空气质量:
  2017年12月20日(00:00-24:00)北海市空气质量为二级、良。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   预计12月21日早上00:00到晚上24:00,北海市空气质量为二级、良,空气质量指数71-91。空气质量可接受,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      

北海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规范化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7-12-21 19:07   文章来源:北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大小:  ]   打印文章

  近年来,北海市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服务水平,严格贯彻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工作成效显著。

  一、主要成绩

  自2013年1月以来,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受理处理劳动保障投诉举报案件930件,为13348名劳动者追发被拖欠的工资15437.37万元,其中为12341名农民工追发被拖欠的工资14868.41万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13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35件;平息处理突发事件264起,涉及人员14659人;组织对用人单位开展日常监察检查及各类专项检查18401户次,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32006份。

  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规范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执法规范化工作在全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领域树起了一面旗帜。在2017年全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规范性检查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规范性评比活动中,北海市位列第一层次;在2016年、2017年自治区分别举办的全区劳动保障监察办案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全区监察员资格培训班、全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培训班上,都邀请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授课,介绍我市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方法和经验;《关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思考》一文在《人事天地》2017年9月号总第234期刊登。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7年北海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获评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突出成绩单位、2011年-2015年自治区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获记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集体二等功;2013年获评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突出成绩单位。2017年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个人获评北海市“勤廉榜样”。

  二、工作亮点及经验介绍

  (一)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普法宣传形式,开展多元化、立体化普法

  知法方能守法。让劳资双方知法守法,是未雨绸缪、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良方。近年来,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提升企业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

  1.深入工地,现场说法。在建筑工地现场开设“劳动维权小课堂”,大力开展送维权知识下建筑工地活动,这是向农民工进行普法宣传的首创平台,这一创新做法受到广大农民工的欢迎,得到自治区劳动监察局的高度肯定,《中国劳动保障报》《人事天地》《今日头条》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2.舆论监督,案例说法。在《北海日报》、 “北海法治”“北海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向社会公布一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典型案件,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警示和震慑有拖欠劳动报酬倾向的用人单位及个人,此举在全区人社系统属首例。

  3.贯穿始终,前后说法。通过创造性地采取发放《用工建议书》《告知书》等措施,并以市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名义发放《致广大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此举为全区首创),进行前置普法、事前建议和事后告知,强化企业依法用工、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意识,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在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等工作中,向用人单位发放《用工建议书》,告知用人单位要依法建立职工名册、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参加社会保险等事项,对建筑领域的用人单位则强调告知其不能违法分包等事项。向有重复拖欠工资行为的公司项目部现场送达并向公司总部邮寄《告知书》,告知该公司所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产生原因及今后务必遵守的法律法规。打好春节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攻坚战,充分利用“劳动维权小课堂”、流动维权岗等平台,在日常和专项执法过程中,将《致广大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发到广大农民工朋友手中,加强对劳动者的维权宣传。

  4.与时俱进,传媒普法。紧跟“融媒体”新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传播功能,在《北海日报》刊登劳动保障政策法规问答解读,在 “北海人社” 微信公众号、北海365网等媒体平台发布、转载《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同时将相关法律知识印制成宣传资料,在接待来访、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工作中发放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加强宣传的深度和拓宽宣传的广度。

  5.日常监察,随时普法。在日常监察工作中,每一名劳动保障监察员都兼任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法规宣传员,随身携带法律法规汇编本,随时随地积极主动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贯穿落实于接访、检查、办案等每一个工作环节之中。

  6.来访接待,墙上普法。将办公接访场所同时打造为法治宣传大堂,设立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栏、案件情况公开栏、公示栏,将投诉登记说明、办案流程、主要法律法规条文等制作成清楚明白的宣传牌公开上墙,既方便群众办事,又益于对每一位来访者进行普法教育,有效提高来访群众的自觉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二)切实履行职责,抓好执法检查和案件受理处理工作

  1.变“突击应对”为“日常监控”,依法做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每年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都积极开展对用人单位的日常监察巡视检查和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等专项执法检查。同时利用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平台,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行为的服务与监督。在检查过程中,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认真细致检查用人单位的用工台账,包括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考勤表等;同时深入劳动场所检查劳动者上班和用人单位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就相关问题询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力争在检查中提前发现问题,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及时解决问题,提前将劳资矛盾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初。

  在检查结束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认真跟用人单位交流总结,详细指出用人单位需要改正或提高的地方,并向用人单位发放《用工建议书》,通过书面告知的形式进一步指导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规范好自身的用工行为。

  2.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依法做好投诉举报案件受理查处。向社会公布劳动保障监察投诉电话,开通12333维权热线,并设置投诉电话每天24小时均可转移呼叫接通到工作人员的手机,尽可能为投诉举报的劳动者提供便利。为了提高案件调查取证的效果,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除了采取制作调查询问笔录等常规手段外,还创造性地采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调查取证手段。比如,组织工人和用工单位填写确认“拖欠工资情况确认表”,组织总承包企业、劳务企业、劳务承包人等各方共同制作签认关于劳务分包、用工管理、工资支付等情况的“情况确认书”,指导劳动者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标准格式的“个人书面陈述”等等,这些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调查取证的效率和效果。在案件处理阶段,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遵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格做到实体合法程序合法,严格依法办案;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综合运用法、理、情的宣传、说明、协调方式方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依法为劳动者维权。对于案发的用人单位,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事后加强检查和指导,预防违法违规行为的重复发生。

  (三)创导推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模式,竭力破解建筑领域农民工欠薪难题

  自2011年以来,我市牢牢抓住建筑领域违法分包、转包、挂靠、垫资施工等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源头原因,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牵头,联合维稳、住建、公安等部门,形成共同介入、联手治理建筑领域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工作格局,努力扭转拖欠农民工工资“年年清、年年欠”的局面。

  1.明确部门责任。每一次农民工讨薪突发事件中,每一名监察员都一边紧张地平息事态开展协调处理工作,一边有条不紊地向维稳、公安、信访等部门宣传建筑领域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原因的危害及治理的必要性。经过持续不断的普法宣传,逐渐形成了人社、住建、维稳等部门联合处理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工作模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市场劳务分包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北海市处置建筑领域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劳务分包和工资支付的监管职责,明确了建筑领域突发事件发生时住建、人社部门共同及时到场处理的责任。

  2.部门联动出击。在发生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时,由人社、住建部门共同介入协调处理。人社部门开展调查取证,掌握劳务分包、用工管理、工资支付及拖欠等相关情况,并将情况通报住建部门。住建部门履行行业主管职责,对总承包企业、劳务企业明确指出因拖欠工资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责成总承包企业牵头,劳务企业与包工头、工人协商解决工资问题。在处理欠薪金额大、涉及人员多、案情复杂的农民工欠薪案件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社、住建、公安、维稳等部门的行政管理、执法和协调职能,形成强大合力,督促和责令欠薪的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快速结算和支付所欠的工资。

  3.实施信用惩戒。我市将建设领域拒不支付工资情节严重的施工单位和个人列入“黑名单”,由人社部门依法向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送2016年以来查办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案件,通过《北海日报》、 “北海法治”“北海人社” 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住建部门对建筑施工企业采取限制招投标资格、逐出我市建筑市场等措施。信用惩戒力度的加强,对我市建筑领域依法用工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筑牢了让企业不敢欠薪的“高压线”。

  正是运用好了这一整套创导推动的工作模式,我市成功地处理了一件又一件的农民工欠薪案件,近几年来我市均没有农民工因欠薪问题越级上访。2017年,全市办结的欠薪投诉举报案件、涉案农民工人数以及追发的农民工工资都比2016年同期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18.8%、52.5%、47.1%。

  三、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在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市县乡三级管理网格层级建设,组建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协查员队伍。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治欠保支工作等重点难点工作高度关注,市领导亲自抓工作部署,亲自带队深入建筑工地现场进行调研,为有效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普法宣传是基础

  做好普法宣传工作是有效防治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平台,积极创新载体,多举措、多维度加强对劳资双方的普法宣传,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大广角、深层次地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提高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为有效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部门联动是保证

  打破“独臂之力”的工作局面,创导推动部门联动的“群策群力”新模式。人社、住建、公安、维稳等部门联合参与,在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工作上,明确职责,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强大合力,为有效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供了重要保证。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北海市人民政府

桂ICP备06006473号

承办单位: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北海市人民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桂公网安备 45050202000011号

网站管理:0779-3186606

网站标识码:45050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