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为什么出塞?

王昭君为什么出塞?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1](一说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关于昭君出塞的原因,却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后人有人解释了昭君出塞的原因,说她人宫后多年未受召幸,因而心生怨愤,正当此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到汉宫求亲,于是昭君就向元帝求行,自愿合番。临行前,“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元帝被昭君的美貌震惊,非常后悔,但是又没办法失信于匈奴,所以只好让她去了匈奴。这种说法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指出昭君出塞的原因是她多年不得见幸于皇上,在怨愤的情况下自愿合番的。而后代文人在此记载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添枝加叶,逐渐演化成一个个情节丰满的昭君出塞故事,而各种故事关于昭君出塞的原因又不尽相同。

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说法是昭君受奸人陷害不得不去匈奴。据说,汉元帝有很多的后宫佳丽,因此不可能常见到每个宫女。于是他让画工给各个宫女画像,按照画像选召宫女。宫女们为了能被皇帝召幸,不惜重金贿赂画工,希望把自己画得漂亮些。初入宫廷的昭君未得此道,又自恃貌美,不愁皇帝不召见。所以当画工毛延寿给自己画像的时候,她不仅没有贿赂毛延寿,相反还对毛的暗示加以讽刺。毛延寿很生气,所以就把昭君画得很丑。就这样昭君在后宫消磨了几年青春。

展开全文

恰好这时候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要求娶汉家女子为妻。元帝正愁无法抵御匈奴的侵犯,见呼韩邪单于来朝求娶,觉得正是开展和亲外交的好时机,立刻就赐其五名宫女。昭君久居深宫,寂寞冷清,积怨很深,于是她主动要求远嫁匈奴。汉元帝见有如此主动的宫女,马上就答应了她的请求。

辞行的大会上,昭君将自己盛装打扮,她的明艳动人令满庭佳丽黯然失色。元帝见到昭君耆惊叹不已,非常后悔,但是既然已经将她许给甸奴王,自然君无戏言,所以只好忍痛制爱,让她出塞和亲。但失去如此绝代佳人体他大为恼火,于是杀掉了索贿作弊的画工毛延寿。

据史载,昭君的和亲使汉匈关系从此和睦,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昭君本人也很受呼韩邪单于的宠爱,称其为“宁胡阏氏”,意思是说通过这次和亲,将与汉家建立永远和好安宁的关系。汉元帝也很高兴,下诏改元为竞宁元年,表示取得永久和平相处的局面。

这个故事描写了一个弱女子牺牲个人以保护国家,并且是在满怀怨愤的情况下远嫁塞外,因而昭君赢得了后世的同声叹息。

首先,甸奴经过汉武帝时期的征讨以及内部的纷争,势力已经大减。到汉宣帝时,呼韩邪单于曾两次到长安觐见汉皇,决心归依汉朝,协助汉朝征服保护边境,因此这个时候边境形势已经趋于和平安宁。等到汉元帝即位的时候边境已经安宁,这才是改年号竞宁的原因。并且正是竞宁元年时呼韩邪单于来朝求亲,说明并不是因为昭君的出塞使边境安宁。

其次,毛延寿索贿不成报复王昭君的说法,这个说法说,才貌双全的昭君与汉元帝一见钟情,恩爱无比。而画工毛延寿获罪朝廷后逃窜到匈奴,向单于献上昭君的画像,并盛赞昭君之美貌。单于于是向汉朝强索昭君,并欲发动战争。元帝最后迫不得已,割爱送昭君出关。单于得到昭君后,对昭君宠爱有加,并主动与汉室和善,送解毛延寿归汉,为元帝所斩。后元帝因思念昭君,恹恹成疾,当年就死去了.两年后,昭君因不愿改嫁而保节自尽。后人对昭君出塞对边境安宁所作出的贡献推崇备至,写诗赞扬了昭君的忠君爱国精神。元代散曲家白朴曾有(收宫秋》传世,大致采用此说,只是写昭君在去匈奴的途中,投水自尽,更为悲壮。关于昭君出塞原因的说法,民间传说和史籍记载各不相同,由于史料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记救,所以昭君出塞的原因依旧是一个谜。也许,昭君的青冢只能在历史中继续诉说自己的故事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