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心脏标志物(心肌细胞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指

心肌酶谱(如CK-MB [减少后)

心肌细胞内容物(如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

这些物质在心肌细胞坏死后释放入血。心脏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后的不同时间出现,并以不同速率衰减。这些生物标志物对心肌细胞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很大差异。测量心脏肌钙蛋白 (cTn) 的检测方法已经使用多年,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几种高度灵敏的心肌肌钙蛋白(hs-cTn)测定也非常精确。这些检测方法可以精确地测量cTn水平(T或I)低至 0.003-0.006ng/mL(3-6pg/mL),甚至有些可精确至0.001ng/mL(1pg/mL)。

敏感性较低的 cTn 测试不太可能检测到心脏肌钙蛋白,除非患者患有急性心脏病。因此,一个“阳性”cTn结果(即,高于检测上限)特异性很高。然而,hs-cTn 测试可以在许多健康人体内检测到少量的肌钙蛋白。因此,肌钙蛋白水平检测和高敏肌钙蛋白检测需要有正常参考范围,当数值高于99%参考人群时定义为“升高”。此外,尽管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表示存在心肌损伤,但不提示心肌损伤的原因(虽然任何肌钙蛋白升高增加许多疾病不良事件风险)。除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许多其他心脏和非心脏疾病可引起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增高(见表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原因);不是所有的高敏肌钙蛋白升高都代表心肌梗死,也不是所有的心肌坏死是由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即便病因可能是缺血)。然而,通过检出较低水平的肌钙蛋白,高敏肌钙蛋白比其他检测手段能更早识别心肌梗死,在许多中心已取代其它心脏标记物检测。

通常情况下,疑诊ACS的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即刻进行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并在2-3小时后重复检测。 如果使用标准cTn测定,则应在起病0和6小时测量cTn。

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结果必须结合患者疾病的验前概率进行解释,这些临床评估基于

ACS的危险因素

症状

心电图检查结果

高预测概率加上hs-cTn检测检测到的肌钙蛋白水平升高高度提示ACS,而低预测概率加上hs-cTn检测结果正常则不太可能代表ACS(2)。当检测结果与验前概率不一致时,诊断极具挑战性,此时多次检测hs-cTn检测常对诊断有所帮助。低验前概率和初次hs-cTn略高、且在重复检测中保持稳定的患者可能是非ACS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然而,如果随访肌钙蛋白水平显著上升(即>=20~50%),则ACS可能性增高 如果hs-cTn检测到肌钙蛋白水平正常,重复检测>升高50%,则有较高的检测前概率,有可能发生ACS;若随访持续为正常水平(通常随访6小时,高度怀疑ACS时随访时间更长),建议考虑其他诊断。

表格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原因表格 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原因

类型

病因

心肌缺血

ACS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NSTEMI

非ACS(冠心病)

需求增加(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病变)

冠状动脉痉挛,栓塞,或夹层

手术相关(PCI,CABG)

可卡因或甲基苯丙胺

非ACS(非冠心病)

低氧

全心缺血

灌注不足

心胸外科手术

心源性猝死

直接心肌损伤(非缺血性)

心脏疾病

心力衰竭

心肌病(如肥厚型、病毒性)

高血压

心肌炎

心包炎

损伤(消融手术,心脏挫伤,复律,电击)

癌症

浸润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

全身疾病

肺栓塞

毒性(如蒽环类药物)

创伤(如,严重烧伤)

剧烈活动

肾衰竭

败血症

卒中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分析

基于方法的

检测方法不佳

校准误差

基于样本的

嗜异性抗体

物质干扰

ACS=急性冠脉综合征;AMI=急性心肌梗死;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心肌梗死;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经皮介入治疗;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ACS=急性冠脉综合征;AMI=急性心肌梗死;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心肌梗死;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经皮介入治疗;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相关推荐